束刍
拼音shù chú
注音ㄕㄨˋ ㄔㄨˊ
繁体束芻
词语解释
束刍[ shù chú ]
⒈ 捆草成束。《诗·唐风·绸缪》:“绸缪束刍,三星在隅。”《新唐书·忠义传中·张巡》:“明日贼攻城,设百楼,巡栅城上,束刍灌膏以焚焉。”一说,喻男女成婚。参见“束薪”。
⒉ 成束的草。
⒊ 《后汉书·徐穉传》:“及林宗有母忧,稚往吊之,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。”后因以“束刍”称祭品。
引证解释
⒈ 捆草成束。一说,喻男女成婚。参见“束薪”。
引《诗·唐风·绸缪》:“绸繆束芻,三星在隅。”
《新唐书·忠义传中·张巡》:“明日贼攻城,设百楼, 巡 栅城上,束芻灌膏以焚焉。”
⒉ 成束的草。
引《宋史·荆罕儒传》:“罕儒 令人负束芻径趋 太原 城,焚其东门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潍水狐》:“驴之为物庞然也……倘执束芻而诱之,则帖耳辑首,喜受羈勒矣。”
⒊ 后因以“束芻”称祭品。
引《后汉书·徐穉传》:“及 林宗 有母忧, 穉 往弔之,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。”
明 李东阳 《望狄梁公祠用前韵》:“寄远束芻谁与致,衝寒瘦马不胜骑。”
明 袁宏道 《哭江进之》诗序:“乙巳秋,闻 进之 兄卒于 蜀 ……欲躬致束芻,值有邑乘之役,素车白马,未卜何日。”
国语辞典
束刍[ shù chú ]
⒈ 将干草捆扎成束。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。也作「束薪」。
引《诗经·唐风·绸缪》:「绸缪束刍,三星在隅。」
⒉ 成束的干草。
引《宋史·卷二七二·荆罕儒传》:「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门,焚其东门。」
《聊斋志异·卷二·潍水狐》:「倘执束刍而诱之,则帖耳辑首,喜言朅勒矣。」
⒊ 祭品。
引明·李东阳〈望狄梁公祠用前韵〉诗:「寄远束刍谁与致,冲寒瘦马不胜骑。」
《幼学琼林·卷三·疾病死丧类》:「致祭曰束刍,春祭曰禴,夏祭曰禘。」
相关词语
- shì yǒu势友
- sī huà司化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í shú识熟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ì wěi世伪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ī xì私系
- shū huǎn舒缓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ān méi山眉
- sūn sūn孙孙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ī cè失策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uì wēi遂威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ēn tǎo申讨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ī miù失谬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ǎ xiù洒绣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ù jí束棘
- shì wǔ士伍
- sì yuán四垣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ū máng输芒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ēng qì升气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ōu shā收煞
- shí xián时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