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省
拼音sān xǐng
注音ㄙㄢ ㄒ一ㄥˇ
繁体三省
词语解释
三省[ sān shěng ]
⒈ 指中书省、门下省、尚书省。中国历史上隋唐时代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,一般为中书决策,门下审议,尚书执行,实际上为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。这一制度对后代的官制影响很大。
英three ministries;
引证解释
⒈ 省察三事。
引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曾子 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’”
后泛指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。 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伏惟陛下躬日昃之听,温三省之勤,思过念咎,务消祗悔。”
南朝 梁 江淹 《讨沉攸之尚书符》:“符至之日,幸加三省。”
明 谢谠 《四喜记·月桂同攀》:“孝名儿乾坤永垂,一日里三省吾身。”
⒉ 指中书省、门下省、尚书省。自 南北朝 至 唐,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。
引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一》:“初, 唐 因 隋 制,以三省之长中书令、待中、尚书令共议国政,此宰相职也。”
⒊ 借指朝廷决策机构。
引清 姚鼐 《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》诗:“三省最迟麾出把,九州独许盖先倾。”
⒋ 特指我国东北三省。
引《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·红旗飘》:“齐心合力打 日本,收回三省救同胞。”
国语辞典
三省[ sān xǐng ]
⒈ 以三事省察,泛指详察己身过失。
引《论语·学而》:「曾子曰:『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』」
明·无名氏《贫富兴衰记·楔子》:「吾日三省朝闻道,自古寒儒陋巷居。」
三省[ sān shěng ]
⒈ 中书省、门下省、尚书省的合称。为隋、唐时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。
引《新唐书·卷四六·百官志一》:「初,唐因隋制,以三省之长中书令、侍中、尚书令共议国政,此宰相职也。」
相关词语
- shēn tǎo申讨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ù jí束棘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ōu shā收煞
- shēng qì升气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ū miǎo殊邈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ū máng输芒
- shì wǔ士伍
- shí xián时贤
- sūn sūn孙孙
- shī cè失策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ì wěi世伪
- sī huà司化
- sì yuán四垣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uì wēi遂威
- shí shú识熟
- shī miù失谬
- shēng cái生材
- sī xì私系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ǎ xiù洒绣
- shì yǒu势友
- shuāng lín霜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