弛张
拼音chí zhāng
注音ㄔˊ ㄓㄤ
繁体弛張
词语解释
弛张[ chí zhāng ]
⒈ 亦作“?张”。
⒉ 谓一松一紧。弛,放松弓弦;张,拉紧弓弦。语本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;弛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。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”比喻事物的盛衰、强弱、兴废等。
⒊ 比喻处事的松紧、进退、宽严等。
⒋ 犹变更。
⒌ 拉开或收拢。
引证解释
⒈ 比喻事物的盛衰、强弱、兴废等。
引语本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张而不弛, 文 武 弗能也;弛而不张, 文 武 弗为也。一张一弛, 文 武 之道也。”
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故万物必有盛衰,万事必有弛张。”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邑里》:“至於国有弛张,乡有併省,随时而载,用明审实。”
孙中山 《<民报>发刊词》:“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,或于我为方乘之大患,要为缮吾羣所有事,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。”
⒉ 比喻处事的松紧、进退、宽严等。
引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“夫説贵抚会,弛张相随,不专缓颊,亦在刀笔。”
唐 元稹 《刘颇河中府河西县令》:“且言其伐 蔡 之役,常参谋於怀汝之师,部分弛张,允协军政,遂命试领 银州郡 事。”
明 方孝孺 《春秋诸君子赞·子皮》:“赏罚弛张,必从其令。”
鲁迅 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一篇:“盖其时文章界域,极可弛张,纵之则包举万汇之形声;严之则排摈简质之叙记,必有藻韵,善移人情,始得称文。”
⒊ 犹变更。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杂说上》:“韩王 名 信都,而輒去‘都’留‘信’,用使称其名姓,全与 淮阴 不别。
引班氏 一準 太史,曾无弛张。静言思之,深所未了。”
⒋ 拉开或收拢。
引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拟播布美术意见书》:“几案可以弛张,什器轻于携取,便于用矣,而不得谓之美术。”
国语辞典
弛张[ shǐ zhāng ]
⒈ 本指弓弦的放松与拉紧。语本后比喻人事的宽严。南朝梁·刘勰。
引《礼记·杂记下》:「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,弛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,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」
《文选·傅毅·舞赋》:「小大殊用,郑雅异宜,弛张之度,圣哲所施。」
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「夫说贵抚会,弛张相随,不专缓颊,亦在刀笔。」
相关词语
- cì tīng赐听
- chàng ōu倡讴
- cuì lǜ翠緑
- chàng yáng畅扬
- cán jī残机
- chǐ yú kuài wǔ耻与哙伍
- cuì zhàng毳帐
- chèn yán谶言
- chūn niú tú春牛图
- chū fǎng出访
- chéng yì呈艺
- chèn bù谶步
- cì hou伺候
- chuáng wèi床位
- chèn yùn趁韵
- chǐ ràng齿让
- chuī hú zǐ dèng yǎn吹胡子瞪眼
- cùn xiá zhì lún寸辖制轮
- chōng xīn冲心
- cāo xián操弦
- chán tuì蝉蜕
- cū lǚ麤履
- chuán mài遄迈
- cāng yíng fù jì wěi苍蝇附骥尾
- chū pú摴蒲
- chán wǎn婵婉
- chē lù车路
- cháng shí常时
- chóng tóng重瞳
- cuì huán翠鬟
- cǐ jiān此间
- chǐ jīn褫衿
- chén gǔ尘毂
- cǔn liú忖留
- chōng tī冲梯
- cǎo cù草猝
- cóng dòng从动
- chūn bō春播
- chēn guài瞋怪
- cóng cán藂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