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书
拼音duǎn shū
注音ㄉㄨㄢˇ ㄕㄨ
繁体短書
词语解释
短书[ duǎn shū ]
⒈ 汉代凡经、律等官书用二尺四寸竹简书写。官书以外包括子书等,均以短于二尺四寸竹简写书,称为“短书”。后多指小说、杂记之类的书籍。
⒉ 指书牍。
引证解释
⒈ 汉 代凡经、律等官书用二尺四寸竹简书写。官书以外包括子书等,均以短于二尺四寸竹简写书,称为“短书”。后多指小说、杂记之类的书籍。
引汉 王充 《论衡·骨相》:“在经传者较著可信;若夫短书俗记,竹帛胤文,非儒者所见,众多非一。”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叙事》:“至於诸子短书,杂家小説,论逆臣则呼为问鼎,称巨寇则目以长鲸。”
清 俞正燮 《癸巳存稿·天穿节考》:“凡事无雅记可寻者,不得不徵之短书,而短书多误。”
章炳麟 《文学总略》:“古官书皆长二尺四寸,故云二尺四寸之律,举成数言,则曰三尺法。经亦官书,故长如之,其非经律,则称短书。”
⒉ 指书牍。
引南朝 梁 江淹 《杂体诗·效李陵<从军>》:“袖中有短书,愿寄双飞燕。”
唐 杜甫 《雨》诗之三:“多病久加饭,衰客新授衣,时危觉凋丧,故旧短书稀。”
宋 赵彦卫 《云麓漫钞》卷七:“唐 国子祭酒 李涪 刊误云:短书出 晋 宋 兵革之际,时国禁书疏,非弔丧问疾不得行尺牘,故 羲之 书云死罪,是违制令故事也,启事论兵皆短而缄之,贵易於隐藏。”
国语辞典
短书[ duǎn shū ]
⒈ 称小说杂记等类的书。
引汉·王充《论衡·骨相》:「若夫短书俗记,竹帛胤文,非儒者所见,众多非一。」
⒉ 称书牍。
引南朝梁·元帝〈玄览赋〉:「报荡子之长信,送仙人之短书。」
相关词语
- dān fèng丹凤
- dì xiá地峡
- diān tóu bǒ nǎo颠头簸脑
- dà gù大故
- diǎn xué点穴
- dài hái代还
- dāi sì mù jī呆似木鸡
- diǎn cái典裁
- dài jì代济
- dǎo qì倒气
- dà xīn大昕
- dà bāo gān大包干
- dāng qián jué yì当前决意
- dǎo chí gàn gē倒持干戈
- dòng xī动息
- dì xián帝闲
- diào yǎng掉瀁
- diāo tóng雕桐
- dān zhě丹赭
- dàn yuān huò hù蟺蜎蠖濩
- dǔ xìng笃性
- dí shuǐ狄水
- duó lǐ夺礼
- dà yú大雩
- dì sān chǎn yè第三产业
- dào guà zǐ倒挂子
- dàn è瘅恶
- dǐng xiāng qǐng yuàn顶香请愿
- diān miǎn gōng lù滇缅公路
- dēng chóng jùn liáng登崇俊良
- dāng miàn luó,duì miàn gǔ当面锣,对面鼓
- dān dèng zǐ单凳子
- dòu chóng yú míng豆重榆瞑
- diǎn tāng点汤
- dàn màn bù jīng诞谩不经
- diào fù吊赙
- dé sù德素
- dì sān cì guó nèi gé mìng zhàn zhēng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
- duó wǔ铎舞
- dì jī帝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