训政
拼音xùn zhèng
注音ㄒㄨㄣˋ ㄓㄥˋ
繁体訓政
词语解释
训政[ xùn zhèng ]
⒈ 旧时皇帝退位为太上皇,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,或皇太后垂帘听政,皆谓之“训政”。
⒉ 指孙中山提出的建立“民国”程序的第二阶段。他把建立“民国”的程序分为军政、训政、宪政三个时期。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,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、考试合格的人员,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,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。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,就可结束训政,开始宪政阶段。
引证解释
⒈ 旧时皇帝退位为太上皇,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,或皇太后垂帘听政,皆谓之“训政”。
引清 朱珪 《<御制毓庆宫记>恭跋》:“丙辰元日,重光重轮,授璽於我皇上,以 毓庆宫 为重华之协,训政、听政者三年,所谓继德者如是之久而化成也。”
清 黄遵宪 《感事》诗:“授受元辰纪上仪, 帝尧 训政典留貽。”
何刚德 《春明梦录》卷下:“孝钦太后 重出训政,引见迟至黎明,则微露倦勤意矣。”
⒉ 指 孙中山 提出的建立“民国”程序的第二阶段。他把建立“民国”的程序分为军政、训政、宪政三个时期。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,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、考试合格的人员,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,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。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,就可结束训政,开始宪政阶段。
相关词语
- xiē pāi歇拍
- xiù lì秀立
- xià gōng fū下工夫
- xuān zhèn宣振
- xiāng lì相丽
- xiān yì鲜异
- xuān mù儇目
- xǐ xīn洗心
- xùn xiá训狎
- xié zhēn鲑珍
- xiāo zú骁卒
- xún gēng巡耕
- xié fù谐附
- xún jiū寻究
- xiǎo míng jiā小名家
- xìn chàng衅鬯
- xí bù xiá nuǎn席不暇暖
- xuán héng璇衡
- xìn cì信次
- xuán qián zhuǎn kūn旋干转坤
- xīn xīn昕昕
- xīng lì星历
- xuán yǒng悬涌
- xīn qìng欣庆
- xiè bù谢步
- xíng bù lǚ wēi行不履危
- xīng huò pù星货铺
- xuè sì血祀
- xún mì询觅
- xuè yù血郁
- xiāng huáng qí厢黄旗
- xuán jiàn玄鉴
- xiě wàng写望
- xiào càn笑粲
- xíng yín shī rén行吟诗人
- xiáng lì祥历
- xī yóu bǔ西游补
- xū jǐng墟井
- xié chén谐臣
- xiū bǎo休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