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屋
拼音bái wū
注音ㄅㄞˊ ㄨ
繁体白屋
词语解释
白屋[ bái wū ]
⒈ 茅屋。古代指平民的住屋。因无色彩装饰,故名:三公有司,或由穷巷,起白屋,裂地而封。也指平民:躬吐握之礼,致白屋之意。
引证解释
⒈ 指不施采色、露出本材的房屋。一说,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。为古代平民所居。
引《尸子·君治》:“人之言君天下者瑶臺九纍,而 尧 白屋。”
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开门延士,下及白屋。”
颜师古 注:“白屋,谓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。”
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白屋》:“古者宫室有度,官不及数,则居室皆露本材,不容僭施采画,是为白屋也已。”
元 李翀 《日闻录》:“白屋者,庶人屋也。 《春秋》:‘丹 桓公 楹,非礼也。’在礼:楹,天子丹,诸侯黝堊,大夫苍士黈黄色也。按此则屋楹循等级用采,庶人则不许,是以谓之白屋也。”
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缔盟》:“故此把白屋寒儒,都认做青云贵客了。”
⒉ 指平民或寒士。
引汉 荀悦 《汉纪·宣帝纪一》:“将军辅翼幼君,将流大化,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,争愿自効。今士见者皆露索、挟持,恐非 周公 辅相 成王 之礼,致白屋之意也。”
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下·高彪》:“昔 周公旦 父 文 兄 武,九命作伯以尹华夏,犹挥沐吐餐,垂接白屋,故 周 道以隆,天下归德。”
李贤 注:“白屋,匹夫也。”
《新唐书·张玄素传》:“周公 资圣人,而握沐吐餐,下白屋,况下 周公 之人哉?”
明 何景明 《寿许司马》诗:“不屈朱门贵,能怜白屋贫。”
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丙部:“人人皆可由白屋而为王侯、卿相、师儒,人人皆可奋志青云,发扬蹈厉,无阶级之害。”
⒊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。
引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河水二》:“刺史 毛奕 表行贰师将军,将 酒泉、敦煌 兵千人,至 楼兰 屯田,起 白屋,召 鄯善、焉耆、龟兹 三国兵各千,横断注滨 河。”
国语辞典
白屋[ bái wū ]
⒈ 以干茅草覆盖的房屋。指贫穷人家住的房子。
引《汉书·卷九九·王莽传上》:「开门延士,下及白屋。」
《醒世恒言·卷二〇·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「繇来白屋出公卿,到底穷通未可凭。」
⒉ 涂饰成白色的屋子。
例如:「林间那栋白屋就是他的家。」
相关词语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ó pó伯婆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ǎi mèi百媚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ǐ tè比特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iàn ān徧安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ù chǐ不齿
- bīng jìng冰竞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ó bái襮白
- bǔ suì卜岁
- běi shān北山
- bǎn yǐn阪尹
- bǐ cái笔才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ì nì嬖昵
- bái jiǎo白角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īng xī冰溪
- bō nà波那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ì zhào碧照
- biàn yǔ遍宇
- bān cáo班曹
- běn fǎ本法
- bǎi shì摆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