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长
拼音shān zhǎng
注音ㄕㄢ ㄓㄤˇ
繁体山長
词语解释
山长[ shān cháng ]
⒈ 唐、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。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·古·台山置学舍,延尹恭初为山长;五代·蒋维东隐居衡岳,受业者称蒋为山长。事见宋·马永易《实宾录》卷十一。隐者之称。
引证解释
⒈ 唐、五代 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。如 唐 代刺史 孙丘 于 阆州 古 台山 置学舍,延 尹恭初 为山长; 五代 蒋维东 隐居 衡岳,受业者称 蒋 为山长。事见 宋 马永易 《实宾录》卷十一。 宋 元 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,讲学兼领院务; 明 清 时改由地方聘请。 清 末改书院为学堂,山长之制乃废。
引宋 范成大 《代儿童立春门贴诗》之三:“盛族推山长,修龄号櫟翁。”
元 吴养浩 《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》诗:“雅有 岳山长,三年今在兹。”
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二回:“﹝总办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,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,制臺为他学问好,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,后来改了学堂,便充总办之职。”
⒉ 隐者之称。
引《宋史·雷简夫传》:“简夫 始起隐者,出入乘牛,冠铁冠,自号‘山长’。”
宋 陆游 《遣兴》诗:“退归自合称山长,变化犹应侍帝晨。”
国语辞典
山长[ shān zhǎng ]
⒈ 唐代、五代时对山居讲学的人的敬称。至宋、元时书院设山长,讲学兼领院务。
引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·第七三回》:「历城县请他做历城书院的山长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二二回》:「本是郎中放的知府,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,制台为他学问好,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。」
⒉ 指隐居的人。
引宋·陆游〈遣兴〉诗二首之二:「退归自合称山长,变化犹应侍帝晨。」
相关词语
- sì yuán四垣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í xián时贤
- shì wǔ士伍
- suì wēi遂威
- sūn sūn孙孙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ī huà司化
- shū máng输芒
- sī xì私系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ǎ xiù洒绣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ī cè失策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ù jí束棘
- shí xiàng识相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ēng qì升气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ēn tǎo申讨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ōu shā收煞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ì wěi世伪
- shí shú识熟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ì yǒu势友
- shī miù失谬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