狮子
拼音shī zǐ
注音ㄕ ㄗˇ
繁体獅子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狮子[ shī zi ]
⒈ 猛兽名。体大雄壮,身毛呈棕黄色,尾端生丛毛。雄狮颈部有长鬣。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。捕食羚羊、斑马、长颈鹿等动物,吼声很大,有“兽王”之称。指狮子补。
引证解释
⒈ 猛兽名。体大雄壮,身毛呈棕黄色,尾端生丛毛。雄狮颈部有长鬣。产于 非洲 和 亚洲 西部。捕食羚羊、斑马、长颈鹿等动物,吼声很大,有“兽王”之称。
引汉 荀悦 《汉纪·武帝纪三》:“乌弋国 去 长安 万五千三百里,出狮子、犀牛。”
唐 元稹 《西凉伎》诗:“狮子摇光毛彩竖,胡腾醉舞筋骨柔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十五回:“拳打来,狮子心寒;脚踢处,蚖蛇丧胆。”
⒉ 指狮子补。参见“狮子补”。
引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补遗·兵部·武弁僭服》:“今武弁所衣绣胸,不循钦定品级,概服狮子。”
国语辞典
狮子[ shī zi ]
⒈ 动物名。哺乳纲食肉目。体长约七、八尺,头圆大,尾细长,毛呈黄褐色,牡者有鬣,吼声洪大,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。捕食羚羊、斑马等大型动物,有兽王之称。
⒉ 菩萨。
引《喻世明言·卷二九·月明和尚度柳翠》:「无福向狮子光中,享天上之逍遥;有分去驹儿隙内,受人间之劳碌。」
相关词语
- shū miǎo殊邈
- sǎ xiù洒绣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ī miù失谬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ì wǔ士伍
- shēng qì升气
- shū máng输芒
- sǒng jiàn竦健
- sī huà司化
- sì yuán四垣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ū huǎn舒缓
- sūn sūn孙孙
- shù jí束棘
- suì wēi遂威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ēn tǎo申讨
- sī xì私系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ī cè失策
- shì yǒu势友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í shú识熟
- shōu shā收煞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í xián时贤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ì wěi世伪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