侍生
拼音shì shēng
注音ㄕˋ ㄕㄥ
繁体侍生
词语解释
侍生[ shì shēng ]
⒈ 明清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。一般用于名帖。明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,清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,均自称侍生。平辈之间,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,亦有谦称侍生的。
⒉ 旧时对于同辈或晩辈的妇人,在名帖和联幛上都称“侍生”。《称谓录》卷三十二:“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。”当面口头也可称侍生。
引证解释
⒈ 明 清 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。一般用于名帖。 明 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, 清 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,均自称侍生。平辈之间,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,亦有谦称侍生的。
引明 王世贞 《觚不觚录》:“相传司礼首监与内阁刺用单红纸,而内阁用双红帖答之,然彼此俱自称侍生,无他异也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帖上写着:‘侍生 熊羆 顿首拜。’”
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话》卷二:“翰林故事,初入馆,於前辈投刺书侍生,而口称学生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﹝ 时知县 ﹞回到衙门,差 翟买办 持个侍生帖子去约 王冕。”
⒉ 旧时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,在名帖和联幛上都称“侍生”。
引《称谓录》卷三十二:“今於輓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。”
当面口头也可称侍生。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五回:“迂奶奶 吃了一惊道:‘他有甚么事犯到 福建 去,要那边电札来拿他?’知县道:‘这个,侍生那里知道,大约 福建 那边有人把他告发了。’”
国语辞典
侍生[ shì shēng ]
⒈ 明、清两代翰林院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。明代翰林,入馆后七科者称晚生,后三科者称侍生。
⒉ 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,皆自称侍生。
引《称谓录·卷三二·自称·侍生》:「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。」
⒊ 旧时地方官拜访乡绅,于名帖上自称侍生,以示谦虚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一回》:「说罢,辞了危素,回到衙问,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。」
德语(wir) Älteren
相关词语
- shì wǔ士伍
- shí shú识熟
- shū miǎo殊邈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ī xì私系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ì wěi世伪
- shōu shā收煞
- sī huà司化
- shēn tǎo申讨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ēng qì升气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ì yǒu势友
- shī miù失谬
- shù jí束棘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ī cè失策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ǎ xiù洒绣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ū máng输芒
- sì yuán四垣
- suì wēi遂威
- shí xián时贤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ūn sūn孙孙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