杯珓
拼音bēi jiào
注音ㄅㄟ ㄐ一ㄠˋ
繁体杯珓
词语解释
杯珓[ bēi jiào ]
⒈ 见‘珓’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桮筊”。占卜用具。一本作“杯珓”。
引宋 叶梦得 《石林燕语》卷一:“太祖皇帝 微时,尝被酒入 南京 高辛庙,香案有竹桮筊,因取以占己之名位。”
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卜教》:“后世问卜于神有器名杯珓者,以两蚌壳投空郑地,观其俯仰,以断休咎……或以竹,或以木,略斵削使如蛤形,而中分为二,有仰有俯,故亦名杯珓。”
元 张国宾 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我那 徐州 东岳庙 至灵至圣,有个玉杯珓儿,掷个上上大吉。”
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辨诗》:“古诗多詰詘不可诵,近体乃与杯珓讖辞相等。”
卜教。神前占卜休咎之器。 唐 韩愈 《谒衡岳庙》诗:“手持盃珓导我掷,云此最吉餘难同。”
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卜教》:“后世问卜于神,有器名盃珓者,以两蚌壳投空掷地,观其俯仰,以断休咎。自有此制后,后人不专用蛤壳矣。或以竹,或以木,略斲削使如蛤形而中分为二,有仰有俯,故亦名盃珓。盃者,言蛤壳中空可以受盛,其状如盃也;珓者,本合为教,言神所告教现于此之俯仰也。”
国语辞典
杯珓[ bēi jiào ]
⒈ 在神明前占卜吉凶的器具。原用蚌壳投掷于地,视其俯仰情形,断其吉凶。后改用竹子或木片,做成蚌壳状替代。唐·韩愈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〉诗:「手持杯珓导我掷,云此最吉余难同。」也作「杯筊」、「杯校」、「杯教」、「碑珓」、「筊杯」、「珓杯」、「珓儿」。
英语pair of mussel-shaped objects thrown on the ground for divination purposes
相关词语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ǐ tè比特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īng jìng冰竞
- bǎi shì摆饰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ǎi mèi百媚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ǎn yǐn阪尹
- biàn yǔ遍宇
- bō nà波那
- bì zhào碧照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ěn fǎ本法
- bó bái襮白
- bǔ suì卜岁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ù chǐ不齿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īng xī冰溪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ì nì嬖昵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ó pó伯婆
- bān cáo班曹
- běi shān北山
- biàn ān徧安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ái jiǎo白角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ǐ cái笔才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