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舍
拼音sān shè
注音ㄙㄢ ㄕㄜˋ
繁体三舍
词语解释
三舍[ sān shè ]
⒈ 古代一舍三十里,三舍为九十里。
⒉ 泛指距离远。
⒊ 二十八宿,一宿为一舍。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。
⒋ 宋代元丰以后,太学分三舍;上舍、内舍、外舍。
引证解释
⒈ 古代一舍三十里,三舍为九十里。
引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若以君之灵,得復 晋国,晋、楚 治兵,会于 中原,其避君三舍。”
韦昭 注:“古者师行三十里而舍,三舍为九十里。”
⒉ 泛指距离远。
引清 赵翼 《高黎贡山歌》:“层椒青青日西下,借问下山尚三舍。”
⒊ 二十八宿,一宿为一舍。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。
引《吕氏春秋·制乐》:“君有至德之言三,天必三赏君,今夕荧惑,其徙三舍。”
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鲁阳公 与 韩 搆难,战酣日暮,援戈而撝之,日为之反三舍。”
唐 卢照邻 《宴梓州南亭》诗:“愿得迴三舍,琴樽长若斯。”
清 曹寅 《避热》诗之四:“他日一瓻重命酒,愿回三舍倒戈鋋。”
⒋ 宋 代 元丰 以后,太学分三舍;上舍、内舍、外舍。 宋 曾慥 《高斋漫录》:“崇寧 初, 蔡京 用事。参见“三舍生”。
引章公 惇 谓客曰:‘ 蔡元长 必行三舍,奈何?’客曰:‘三舍取士,《周官》宾兴之法,相公何为不取。’”
明 康海 《王兰卿﹞》第四折:“九天仙客正疑猜,三舍书生莫打乖。”
国语辞典
三舍[ sān shè ]
⒈ 九十里。
引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「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」
⒉ 三座星宿的位置。
引《吕氏春秋·季夏纪·制乐》:「君有至德之言,天必三赏君,今昔荧惑,其徙三舍。」
《文选·郭璞·游仙诗七首之四》:「愧无鲁阳德,回日向三舍。」
⒊ 宋代太学分为外舍、内舍、上舍,合称「三舍」。依一定年限跟条件,由外舍升内舍,再由内舍升上舍。见《宋史·卷一五七·选举志三》。
相关词语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ū máng输芒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ōu shā收煞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ī miù失谬
- shān méi山眉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ì wěi世伪
- shí shú识熟
- shí xián时贤
- sī huà司化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ū miǎo殊邈
- suì wēi遂威
- shū huǎn舒缓
- sǎ xiù洒绣
- sī xì私系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ì wǔ士伍
- shì yǒu势友
- shù jí束棘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ēng qì升气
- sì yuán四垣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ī cè失策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ūn sūn孙孙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ēn tǎo申讨
- shēng xuán生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