泝洄
拼音sù huí
注音ㄙㄨˋ ㄏㄨㄟˊ
繁体泝洄
词语解释
泝洄[ sù huí ]
⒈ 亦作“溯回”。亦作“溯洄”。逆流而上。追溯;探究。指逆流之水。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”溯洄从之,指逆流而上追寻意中人。后以“溯洄”为追念思慕之典。亦作:溯回溯洄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泝回”。亦作“溯洄”。
⒉ 逆流而上。
引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”
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葺鳞鏤甲,诡类舛错,泝洄顺流,噞喁沉浮。”
李周翰 注:“泝,逆流上也。言水物或逆上,或顺流。”
宋 苏辙 《贺文太师致仕启》:“方将翱翔 嵩 少 之下,泝回 伊 洛 之间。”
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诗话下·宗涤楼观察诗》:“如此江山入泝洄,顿从黍谷动葭灰。”
柳亚子 《罗星洲题壁》诗:“一蒲团地现楼臺,秋水蒹葭足溯洄。”
⒊ 指逆流之水。
引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沔水一》:“度此溯洄从 汉,为山行之始。”
唐 元稹 《遭风二十韵》:“湘 南贾伴乘风信, 夏口 篙工厄泝洄。”
⒋ 追溯;探究。
引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引》:“夫其渊源六籍,藪泽九流,紬绎百家,溯洄千古,固文明之盛集,鸿硕之大观也。”
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九流绪论上》:“首吾道以彰显大源,继诸氏以溯洄末学,终方外以穷极异端。”
清 魏源 《<圣武记>叙》:“因以溯洄於民力物力之盛衰,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。”
⒌ 溯洄从之,指逆流而上追寻意中人。后以“溯洄”为追念思慕之典。
引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一〇三回:“学生虽溯洄思切,自念风尘俗吏,末由再睹仙颜,今何幸於此处相遇。”
张素 《题亚子<分湖旧隐图>》诗:“惜我未往游,溯洄天一方。”
国语辞典
溯洄[ sù huí ]
⒈ 逆流而上。也作「溯洄」。
引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「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」
相关词语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í xián时贤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ī huà司化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ēng qì升气
- shōu shā收煞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ū miǎo殊邈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ū máng输芒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ū huǎn舒缓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ǒng jiàn竦健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ī cè失策
- shì wǔ士伍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ūn sūn孙孙
- shí shú识熟
- sī xì私系
- sì yuán四垣
- shī miù失谬
- shēn tǎo申讨
- shì yǒu势友
- sǎ xiù洒绣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ù jí束棘
- suì wēi遂威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ì wěi世伪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