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词典 >

跋尾的意思

bá wěi

跋尾


拼音bá wěi

注音ㄅㄚˊ ㄨㄟˇ

繁体跋尾

词语解释

跋尾[ bá wěi ]

⒈ 谓在文末署名。

⒉ 即跋文。

引证解释

⒈ 谓在文末署名。

唐 张彦远 《历代名画记·叙古今公私印记》:“自古及近代,御府购求之家,藏蓄传授閲翫,其人至多,是以要明跋尾印记,乃是书画之本业耳。”
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下·褚无量》:“贞观 御书皆宰相署尾,臣位卑不足以辱,请与宰相联名跋尾。”
清 高士奇 《题卢徵君嵩山草堂图》诗:“弘农 好古愜真赏,跋尾小印蟠丝红。”

⒉ 即跋文。参见参见“跋文”。

唐 张彦远 《历代名画记·叙自古跋尾押署》:“贞观 中, 褚河南 等监掌装背,并有当时鉴识人押署、跋尾、官爵、姓名。”
宋 苏轼 《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》:“正孺 有书来,欲刻诸公送行诗于石,求余为跋尾。”
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史书佔毕四》:“万历 初, 周公瑕 游 燕 中得摹本,知卷为 沉存中 家物,而跋尾书迹不逮,因为补録之。”
闻一多 《<山花诗>序》:“因此在诗集后,缀上这一首跋尾式的诗,表明他对于自己的作品的估价。”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