蝙蝠
拼音biān fú
注音ㄅ一ㄢ ㄈㄨˊ
繁体蝙蝠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蝙蝠[ biān fú ]
⒈ 泛指所有属于翼手目的许多种哺乳动物,前肢已变化为翼,夜间在空中飞翔,吃蚊、蛾等昆虫,也有少数食果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,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。
英bat;
引证解释
⒈ 哺乳动物。头部和躯干似鼠,四肢和尾部之间有膜相连,常在夜间飞翔,捕食蚊、蛾等昆虫。视力很弱,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。
引汉 焦赣 《易林·豫之小畜》:“蝙蝠夜藏,不敢昼行。”
五代 马缟 《中华古今注·蝙蝠》:“蝙蝠,一名仙鼠,一名飞鼠。”
宋 辛弃疾 《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庵》词:“遶牀飢鼠,蝙蝠翻灯舞。”
闻一多 《古典新义·<尔雅>新义》:“蝠读为蹼,下文‘鳧雁丑,其足蹼’,注:‘脚指间幕蹼属相著。’蝙蝠之足亦有膜蹼属相著,故谓之蝙蝠也。蝙蝠连绵词,析言之可曰蝙,亦可曰蝠。”
⒉ 《伊索寓言》中有《蝙蝠和黄鼠狼》的故事:有一蝙蝠先后被仇鸟和仇鼠的黄鼠狼逮住,皆随机应变,以其似鼠又似鸟的外形,分别诡言自己是鼠和鸟,得以保全性命。因以“蝙蝠”指骑墙派。
引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·门外文谈》:“有的是因为我看过几本古书,所以相信我的,有的是因为我看过一点洋书,有的又因为我看古书也看洋书;但有几位却因此反不相信我,说我是蝙蝠。”
国语辞典
蝙蝠[ biān fú ]
⒈ 动物名。哺乳动物翼手目。外形似鼠,四肢与身体之间有膜相连,故能飞翔。眼睛小,视力弱,靠体内声纳系统发出的高频率音波所得回来的回声来引导飞行,所以善于夜间活动。
英语bat
德语Fledermaus (S, Bio)
法语chiroptera, chauve-souris
相关词语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ù chǐ不齿
- bì zhào碧照
- běn fǎ本法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ǎn yǐn阪尹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ó bái襮白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ǐ cái笔才
- běi shān北山
- bó pó伯婆
- bīng xī冰溪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ān cáo班曹
- bì nì嬖昵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īng jìng冰竞
- biàn yǔ遍宇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ǎi mèi百媚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ǐ tè比特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ō nà波那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ǔ suì卜岁
- bái jiǎo白角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iàn ān徧安
- bǎi shì摆饰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