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词典 >

外制的意思

wài zhì

外制


拼音wài zhì

注音ㄨㄞˋ ㄓˋ

繁体外制

词语解释

外制(外製)[ wài zhì ]

⒈ 唐宋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称外制,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称内制。唐时两制尚无严格分别。

引证解释

⒈ 唐 宋 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称外制,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称内制。 唐 时两制尚无严格分别。参见“内制”。

唐 李翱 《卓异记·门生为翰林学士撰座主白麻》:“代宗 登极,并领詔誥,每授相除将,不由外制。”
宋 赵彦卫 《云麓漫钞》卷五:“至 唐 置翰林学士,以文章侍从,而本朝因之。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,为内制。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,为外制云。”
《宋史·刘敞传》:“﹝ 刘敞 ﹞为文尤赡敏。掌外制时,将下直,会追封王、主九人,立马却坐,顷之,九制成。”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