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两
拼音míng liǎng
注音ㄇ一ㄥˊ ㄌ一ㄤˇ
繁体明兩
词语解释
明两[ míng liǎng ]
⒈ 《易·离》:“明两作离,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”。借指帝王或太子。
引证解释
⒈
引《易·离》:“明两作离,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”。
孔颖达 疏:“明两作离者,离为日,日为明。今有上下二体,故云明两作离也。”
本谓《离》卦离下离上,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。后以“明两”指太阳。 晋 陶潜 《五月旦作和戴主簿》:“明两萃时物,北林荣且丰。”
刘师培 《<骈文读本>序》:“惟是音泮輊轩,象昭明两,比物丑类之规,切响浮声之軫,后贤斯闓,古或未昭。”
⒉ 借指帝王或太子。
引《文选·谢瞻<张子房>诗》:“明两烛 河 阴,庆霄薄 汾 阳。”
李善 注:“明两、庆霄,皆喻 宋高祖(刘裕 )。”
《文选·谢灵运<拟魏太子“邺中集”诗·王粲》:“不谓息肩愿,一旦值明两。”
吕延济 注:“武帝 既明,而太子又明,故谓太子为明两也。”
唐 李白 《商山四皓》诗:“一行佐明两,欻起生羽翼。”
清 顾炎武 《乾陵》诗:“復子仍明两,登遐获令终。”
国语辞典
明两[ míng liǎng ]
⒈ 明两原指易经中的离卦。离卦论象为日,日又有明之意。因离卦有上下二体,故称为「明两」。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。语出后指帝王贤能可明照四方。唐·李善·注:「郑玄曰:『明两者,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,其于天下之事,无不见也。』」
引《易经·离卦·象曰》:「明两作离,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。」
《文选·谢灵运·拟邺中集诗·王粲诗》:「不谓息肩愿,一旦值明两。」
《文选·谢瞻·张子房诗》:「明两烛河阴,庆宵薄汾阳。」
相关词语
- míng zuò冥坐
- měi xiáng美祥
- mì xiàng秘象
- mǎo jìn er铆劲儿
- mò sì zǐ suān没食子酸
- mí hún jú迷魂局
- mù gàn niǎo qī木干鸟栖
- mài běn卖畚
- mèn luàn闷乱
- mò huì默会
- méi táo shèng没淘剩
- mí xī迷奚
- mì cì密赐
- méi huā shí梅花石
- mào jiè懋戒
- mǎ chǎng马厂
- mǎn bù满布
- mù qún牧羣
- mì jìng谧静
- méi tóu bù zhǎn眉头不展
- mén chā guān门插关
- mǎ kǎi马铠
- míng xiū zhàn dào,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
- mǐn zhì敏智
- mó xiāo摹肖
- mái liàn埋殓
- mǎ hǎi máo马海毛
- mò fan磨烦
- mù lèi慕类
- mìng bó命薄
- mài kē卖科
- mò jiǎn末简
- miǎn yù勉喻
- mí àn迷暗
- miàn shú面熟
- mí hào糜耗
- mín jiā民家
- míng yuē名约
- míng kè铭刻
- mà chā杩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