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宝
拼音yuán bǎo
注音ㄩㄢˊ ㄅㄠˇ
繁体元寶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元宝[ yuán bǎo ]
⒈ 大宝。状似中国鞋子的金锭或银锭,通常是银锭,从前在中国当作货币使用。金元宝重五两或十两,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。
英shoe-shaped gold or silver ingots;
引证解释
⒈ 大宝。喻不可多得的贤才。
引《三国志·蜀志·秦宓传》“处士 任安,仁义直道” 裴松之 注引《益部耆旧传》:“州牧 刘焉 表荐 安 味精道度,厉节高邈。揆其器量,国之元宝。宜处弼疑之辅,以消非常之咎。”
⒉ 我国古钱币的一种名称。“元宝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、朝代等,铸于币面。因 唐 朝“开元通宝”误读作“开通元宝”而得名。 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上》载:武德 四年七月,废五铢钱,行开元通宝钱。开元钱之文,为给事中 欧阳询 制词及书。“其词先上后下、次左后右读之。自上及左迴环读之,其义亦通,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下二·钱币》:“初, 太宗 改元 太平兴国,更铸‘太平通宝’。
引淳化 改铸,又亲书‘淳化元宝’,作真、行、草三体。后改元更铸,皆曰‘元宝’,而冠以年号。”
⒊ 我国旧时铸成马蹄形的银锭。常作货币流通。
引《元史·杨湜传》:“上钞法便宜事,谓平準行用库白金出入,有偷滥之弊;请以五十两铸为锭,文以‘元宝’,用之便。”
《醒世恒言·杜子春三入长安》:“取出银子,一剗都是五十两一个元宝大锭,整整的六百个,便是三万两。”
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铸银》:“纹银大者为元宝,小者为锭。或重百两,或重五十两,以至二、三两。”
⒋ 特指用锡箔纸折成、供祭祀时焚化的元宝形冥币。
引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岁时记·月光马儿》:“月光马者,以纸为之……祭毕,与千张、元宝等一并焚之。”
国语辞典
元宝[ yuán bǎo ]
⒈ 重五十两的银锭。
⒉ 我国古代上铸有「元宝」字样的钱。最早见于五代后晋高祖于天福年间所铸的「天福元宝」,元代世祖又以库银为元宝。后都泛指形似马蹄的银锭。
相关词语
- yì huì翳薉
- yù zhī预支
- yuān hēi渊黑
- yī shuǐ ér一水儿
- yì xiàng意向
- yōu lì优隶
- yī shān lán lǚ衣衫褴褛
- yòu yàn侑宴
- yōu jù忧惧
- yí è颐腭
- yōng dé庸德
- yáng lù阳禄
- yùn yì运役
- yǔn tiē允帖
- yán jiàn言谏
- yōu jì幽迹
- yào rǎng要壤
- yí chuán xué遗传学
- yíng mǎn盈满
- yóu yù游誉
- yì zhì意志
- yú yán舆言
- yī fāng一方
- yǎn jié偃节
- yǐ quē fā shēng qì乙炔发生器
- yú jiǎo隅角
- yìng chè映彻
- yī yán shī一言诗
- yín zhēn银针
- yán biǎn严褊
- yān zhào燕赵
- yè yè业业
- yì fēi羿妃
- yóu lǐ由礼
- yǐn chǔ隐处
- yù è遇厄
- yūn méi yuē bìn晕眉约鬓
- yīng zuǐ鹰嘴
- yí zān zhuì ěr遗簪坠珥
- yì qí抑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