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马
拼音hǎi mǎ
注音ㄏㄞˇ ㄇㄚˇ
繁体海馬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海马[ hǎi mǎ ]
⒈ 又称“龙落子”。鱼纲,海龙科。头部弯曲,与躯干成直角,身体被角质环所包裹,很像披甲的战马,故名。行动缓慢,以浮游甲壳类为食。中国沿海都有,可用作中药。
⒉ 哺乳纲,鳍足目,海马科。头圆,嘴阔。上犬齿长而发达,犹如象牙,用来掘食贝类和抵御敌害。常成群栖息在浮冰或海岸附近。肉和脂肪可食用,牙是雕刻材料。
引证解释
⒈ 海里的小型鱼类。头似马头,故名。也称龙落子,是一种名贵的中药。
引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鳞二·海马》﹝集解﹞引 陈藏器 曰:“海马出 南海,形如马,长五六寸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鳞二·海马》﹝集解﹞引《圣济总录》:“海马,雌者黄色,雄者青色。”
明 徐元 《八义记·权作熊掌》:“更有海虾海羓,海里出的海马。”
⒉ 海象的别称。参见“海象”。
⒊ 指青蛙。
引《中国谚语资料·农谚》:“七九六十三,行人路上把衣袒,九九八十一,海马跳出青水泥。”
国语辞典
海马[ hǎi mǎ ]
⒈ 动物名。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。生活于海中,直立游动。头像小马,尾巴似象鼻,嘴呈管状。全身包在骨质的环节所形成的硬壳中,尾巴能蜷曲卷物。雄性海马尾部腹面有一孵卵囊,长三、四寸,雌海马产卵于其中,以孵育小海马。在中药里,晒干的海马可当强壮剂。
相关词语
- huì biān yǔ yán汇编语言
- huà sè wǔ cāng化色五仓
- huǒ zuān火钻
- huáng huà黄化
- huài tāi坏胎
- hé yì tíng合议庭
- hú lài胡赖
- huā yuàn花院
- hú xīng胡星
- huò shēn蠖伸
- hǎo nán bù gēn nǚ dǒu好男不跟女斗
- hàn zì biān mǎ汉字编码
- hú wū鹘兀
- huáng hú gē黄鹄歌
- hóu xiàn骺线
- hóng zé hú洪泽湖
- huī cǎi辉彩
- hēi zú lǚ黑足吕
- hài hái zǐ害孩子
- huí gǔ洄汩
- hú hé胡狢
- hā xī ní哈昔泥
- huáng gé xiá黄葛峡
- héng rǎo横扰
- hún huà浑化
- hú zǐ lā chā胡子拉碴
- hóng yī páo红衣炮
- huáng bò zōng黄檗宗
- huì liú huán汇流环
- huáng huà gōng黄桦弓
- huái yè槐掖
- héng shì横世
- hán guāng含光
- huáng yá dǐng黄芽鼎
- hé yǒng河涌
- hóng yǎ闳雅
- huí guāng回光
- hóng dàn宏诞
- hé qí和棋
- huāng mó肓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