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准
拼音píng zhǔn
注音ㄆ一ㄥˊ ㄓㄨㄣˇ
繁体平準
词语解释
平准[ píng zhǔn ]
⒈ 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。
⒉ 汉承秦制,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,掌管平准之事。参阅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通志·职官四》。
⒊ 平稳;公平;平衡。
⒋ 清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。
引证解释
⒈ 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。
引《史记·平準书》:“大农之诸官,尽笼天下之货物,贵即卖之,贱则买之。如此,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,则反本,而万物不得腾踊,故抑天下物,名曰平準。”
⒉ 汉 承 秦 制,大司农属官有平準令丞,掌管平準之事。参阅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通志·职官四》。
⒊ 平稳;公平;平衡。
引《醒世恒言·施润泽滩阙遇友》:“两边检点,柱脚若不平準的,便把来垫稳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金永年》:“念汝贸贩平準,赐予一子。”
李大钊 《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》:“一八三〇年以前,中外贸易的平准,还是 中国 方面站在有利的地位。”
⒋ 清 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。
引梁启超 《新史学·史学的界说》:“宗教学也,法律学也,平準学也(即 日 人所谓经济学),皆与史学有直接之关係。”
国语辞典
平准[ píng zhǔn ]
⒈ 平稳物价,使其合于一定的标准。
引《史记·卷三〇·平准书》:「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,贵即卖之,贱则买之。如此,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,则反本,而万物不得腾踊。故抑天下物,名曰:『平准』。」
⒉ 职官名。汉武帝时设置掌管物价平准事宜的官员。
引《史记·卷三〇·平准书》:「置平准于京师,都受天下委输。」
《汉书·卷一九·百官公卿表上》:「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,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。属官有太仓、均输、平准、都内、籍田五令丞,斡官、铁市两长丞。」
相关词语
- píng chí軿驰
- pái niē排捏
- páo xiū庖羞
- pī máo suǒ yǎn披毛索靥
- pò yì破译
- píng yáng dì平洋地
- píng mín平民
- pǐn huì品汇
- píng fú屏伏
- pái zhǎng排长
- píng yǐn屏隐
- píng shēng jìng qì屏声静气
- pái tuī排推
- pò pò洦洦
- pú zī蒲姿
- pēng rèn亨饪
- piāo líng飘泠
- pī wù披雾
- pín ní贫尼
- píng fáng平房
- pà yǎng shù怕痒树
- pāo fèi抛废
- piāo zhuì飘坠
- píng ān jiào平安醮
- pī ruǎn纰软
- pōu xī剖悉
- píng yāo凭妖
- pōu xī剖析
- pān fù攀傅
- pèng qiǎo碰巧
- pí qiè皮箧
- pì měi媲美
- pí zhài疲瘵
- pò duǒ破朵
- píng shī平施
- pī dòu批斗
- pēn guàn喷灌
- píng chú平处
- péng tóu朋头
- pāo chú抛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