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古
拼音sān gǔ
注音ㄙㄢ ㄍㄨˇ
繁体三古
词语解释
三古[ sān gǔ ]
⒈ 上古、中古、下古的合称。所指时限各别。
⒉ 泛指古代。
⒊ 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、大篆、小篆。
引证解释
⒈ 上古、中古、下古的合称。所指时限各别。
引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《易》道深矣,人更三圣,世歷三古。”
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《易·繫辞》曰:‘《易》之兴,其於中古乎?’然则 伏羲 为上古, 文王 为中古, 孔子 为下古。”
《礼记·礼运》“始诸饮食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伏羲 为上古, 神农 为中古, 五帝 为下古。”
元 李治 《敬斋古今黈》卷五:“前人论三古各别者,从所见者言之,故不同。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,则洪荒太极也,不得以古今命名。大抵自 羲、农 至 尧、舜,为上古; 三代 之世,为中古;自 战国 至于今日以前,皆下古也。”
⒉ 泛指古代。
引《魏书·律历志上》:“三古所共行,百王不能易。”
明 杨慎 《评李杜韩柳》:“晏元献 公尝言……上传三古,下笼百世,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塲者, 子厚 一人而已。”
⒊ 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、大篆、小篆。
引唐 张怀瓘 《书断·神品》:“古文可为上古,大篆为中古,小篆为下古。三古谓实,草隶为华;妙极於华者 羲、献,精穷於实者 籀、斯。”
相关词语
- shī miù失谬
- sī huà司化
- shí xián时贤
- sì yuán四垣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í xiàng识相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ū huǎn舒缓
- shěng yuē省约
- sūn sūn孙孙
- shì wǔ士伍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uì wēi遂威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ān méi山眉
- shēng qì升气
- shí shú识熟
- shū máng输芒
- shēn tǎo申讨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ù jí束棘
- sī xì私系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ì yǒu势友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ǎ xiù洒绣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ōu shā收煞
- shī cè失策
- shì wěi世伪
- shuāng lín霜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