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笋
拼音shí sǔn
注音ㄕˊ ㄙㄨㄣˇ
繁体石筍
词语解释
石笋[ shí sǔn ]
⒈ 大致像一个倒转钟乳石的结晶质碳酸钙的沉积,系重碳酸钙饱和溶液滴在洞穴地面上形成的,常与钟乳石相接而成一完整石柱。
例君不见益州城西门,陌上石笋双高蹲。——杜甫《石笋行》
英stalagmite;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石笋”。挺直的大石,其状如笋,故名。见“石笋”。
引晋 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时 蜀 有五丁力士,能移山,举万钧。每王薨,輒立大石,长三丈,重千钧,为墓志:今石笋是也。”
唐 范摅 《云溪友议》卷一:“﹝ 王轩 ﹞题诗毕,俄见一女郎,振琼璫,扶石笋,低回而谢。”
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成都 石笋,其状与笋不类,乃累叠数石成之。”
清 魏源 《栈道杂诗》之五:“今朝地稍平,石笋森森立。”
国语辞典
石笋[ shí sǔn ]
⒈ 形状似笋的岩石。
引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·卷五》:「成都石笋,其状与笋不类,乃累叠数石成之。」
清·魏源〈栈道杂诗〉七首之五:「今朝地稍平,石笋森森立。」
⒉ 石灰岩洞穴中似笋状的沉淀物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,由含石灰质的滴水从洞穴逐渐下滴于地面,沉淀物逐渐增高而形成。
英语stalagmite
德语Stalagmit (S)
法语stalagmite
相关词语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í shú识熟
- sī xì私系
- shōu shā收煞
- suì wēi遂威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ì wěi世伪
- shí xián时贤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ī miù失谬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ì yǒu势友
- sūn sūn孙孙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ēng qì升气
- shù jí束棘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ǎ xiù洒绣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ī cè失策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ēn tǎo申讨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ū huǎn舒缓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ì wǔ士伍
- shū máng输芒
- sì yuán四垣
- sī huà司化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ēng cái生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