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调
拼音gōng diào
注音ㄍㄨㄥ ㄉ一ㄠˋ
繁体宮調
词语解释
宫调[ gōng diào ]
⒈ 古代乐曲曲调的总称。中国古乐曲的调式,唐代规定二十八调,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调。最低的一根弦(宫弦)上的调式叫宫,其余的叫调。
英modes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;
引证解释
⒈ 戏曲、音乐名词。我国历代称宫、商、角、变徵、徵、羽、变宫为七声,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。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,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,统称“宫调”。以七声配十二律,理论上可得十二宫、七十二调,合称八十四宫调。但实际音乐中并不全用。如 隋 唐 燕乐系根据琵琶的四根弦作为宫、商、角、羽四声,每弦上构成七调,得二十八宫调; 南宋 词曲音乐只用七宫十一调; 元 代北曲用六宫十一调; 明 清 以来,南曲只有五宫八调,通称十三调,而最常用者不过五宫四调,通称九宫。在一般人的话中,宫调亦常指乐曲。
引《水浒传》第二九回:“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,正是 蒋门神 初来 孟州 新娶的妾。原是西瓦子里説唱诸般宫调的顶老。”
清 孔尚任 《<桃花扇>本末》:“予虽稍諳宫调,恐不谐於歌者之口。”
王季思 等注:“宫调--指乐曲的音调,向来以它的异同为声调高低的标準。”
国语辞典
宫调[ gōng diào ]
⒈ 旧乐曲调子的总称。唐、宋人燕乐及词,金、元人曲子,都有一定的宫调,所以都注明调名。小说中指曲子而言。
相关词语
- guān yīn jú观音菊
- gāo zhòu高胄
- guā yǎn刮眼
- gū yǔ孤屿
- guāng huǎng huǎng光晃晃
- guǎng tián hóng yì广田弘毅
- gé yǎn格眼
- guǐ gōng shí鬼功石
- guān dú观读
- gǔ fū鼓跗
- gù shǒu固守
- gǔn léi滚雷
- gǎn rén感人
- guī nì规匿
- gài jiàn概见
- gēng yíng更嬴
- gāo jì高髻
- guǐ tè诡特
- gāo dù jiǎo高度角
- guān rén官人
- gǒng shǒu chuí cháng拱手垂裳
- guì què桂阙
- gào cí告辞
- guà bì挂壁
- gòu lí遘罹
- gòng lù贡禄
- guǎng pǔ广谱
- gōng zuò liáng工作量
- gài duó丐夺
- gǎn kǎo赶考
- gū luán孤鸾
- gān xīn zhī fèi甘馨之费
- gū tū蓇葖
- guān shì观事
- guāng dí光觌
- gòu xiào诟笑
- gé lǚ革履
- guàn shí贯石
- gāo hào tóng高号铜
- gé zī嗝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