胎息
拼音tāi xī
注音ㄊㄞ ㄒ一
繁体胎息
词语解释
胎息[ tāi xī ]
⒈ 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。
⒉ 指气息;呼吸。
⒊ 犹师承;效法。
引证解释
⒈ 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。
引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王真》:“年且百岁,视之面有光泽,似未五十者。自云:‘周流登五岳名山,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,嗽舌下泉咽之。’”
李贤 注引《汉武内传》:“习闭气而吞之,名曰胎息;习嗽舌下泉而咽之,名曰胎食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得胎息者,能不以鼻口嘘吸,如坐胞胎之中,则道成矣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七:“且説 张果 是 帝尧 时一个侍中,得了胎息之道,可以累日不食,不知多少年岁。”
⒉ 指气息;呼吸。
引唐 高彦休 《唐阙史·王居士神丹》:“则以前药復滴於鼻,须臾忽苏,黎明则胎息续矣。”
宋 范成大 《石湖书事》诗:“兀坐胎息匀,不觉清梦熟。”
⒊ 犹师承;效法。
引清 纪昀 《<陈后山诗钞>序》:“然胎息古人,得其神髓,而不掩其性情,此 后山 之所以善学 杜 也。”
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十四:“舍人( 谭莹)乐志堂 集文诗略,亦多胎息六朝之作。”
茅盾 《民间、民主诗人》:“最近, 马凡陀 的胎息于‘吴歌’的新诗,也颇值得称赏。”
国语辞典
胎息[ tāi xí ]
⒈ 道家修炼之术,能不用口鼻呼吸,如在胞胎之中。
引《抱朴子·内篇·释滞》:「其大要者,胎息而已,得胎息者,能不以鼻口嘘吸,如在胞胎之中,则道成矣。」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七》:「且说张果是帝尧时一个侍中,得了胎息之道,可以累日不食,不知多少年岁,直到唐玄宗朝,隐于恒州中条山中。」
相关词语
- tái gé抬阁
- tuì qì退弃
- tào jiān套间
- tāo tāo bù qióng滔滔不穷
- tōng gǔ通谷
- táo jūn陶均
- táo zuì逃罪
- tì jīng惕兢
- tián sī sī甜丝丝
- tǔ fēng土蜂
- tú nán图南
- tuó tā橐他
- tú móu bù guǐ图谋不轨
- táo yì逃佚
- tà jī踏缉
- tiān mù shān天目山
- tiān gòu天构
- tǎ dūn塔墩
- tuǐ shì腿事
- tián hú田胡
- tiān kāi tú huà天开图画
- tān xiān贪憸
- tuí qiān颓迁
- tǎo kǒu zǐ讨口子
- téng yǐ藤椅
- tù yǐng兔颖
- tián chē田车
- tiě xiǎng bǎn铁响板
- tòng jí痛疾
- tuō shì托事
- tóng zhì同治
- tiān miào天庙
- tán cáo檀槽
- tǐ fǎng体访
- tóng shān铜山
- tiān jiǔ天九
- tuí jiào颓教
- tóng huǒ同夥
- táo róng淘融
- táng zhèng棠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