膏药
拼音gāo yao
注音ㄍㄠ ˙一ㄠ
繁体膏藥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膏药[ gāo yao ]
⒈ 在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的膏剂,用以涂在布片或纸片上,较长时间地贴在人身上治病。膏药种类较多,但最常用的是黑膏药,也称铅膏药,由植物油炸取药料成分后与铅丹混合而成。
英adhesive plaster;
引证解释
⒈ 中医外用药的一种。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炼成胶状物,涂在布、纸或皮的一面,可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。
引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上·段翳》:“翳 为合膏药,并以简书封於筒中。”
唐 韦绚 《刘宾客嘉话录》:“本师知病疮,遣某将少膏药来,可便傅之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一〇二回:“王庆 勉强摆到府衙前,与惯医跌打损伤,朝北开铺子卖膏药的 钱老儿,买了两个膏药,贴在肋上。”
茅盾 《赛会》:“老六伯 原先是‘外路人’,在这镇上的东岳庙前旷场上卖跌打损伤膏药,会几路花枪。”
国语辞典
膏药[ gāo yào ]
⒈ 中医学上把药物浸于麻油内,适当时间后再于锅中煎熬、去渣至浓稠状。加入黄丹拌匀,离火后等药物凝固,而放置凉水中去火毒,即成膏药。使用时先加热使其软化,而铺于布或薄油纸上,再贴上患部。一般膏药依药方不同而有行气、活血或消肿定痛、护肉等作用。亦有将鲜药捣烂后,摊在纸上而成。旧称为「薄贴」。
引《红楼梦·第八〇回》:「我不信,一张膏药就治这些病,我且问你,倒有一种病,可也贴的好么?」
相关词语
- guī nì规匿
- guǐ gōng shí鬼功石
- guàn shí贯石
- guǎng pǔ广谱
- gān xīn zhī fèi甘馨之费
- guā yǎn刮眼
- gǔn léi滚雷
- gū yǔ孤屿
- guǎng tián hóng yì广田弘毅
- guān rén官人
- guǐ tè诡特
- gǒng shǒu chuí cháng拱手垂裳
- gào cí告辞
- gé yǎn格眼
- gài jiàn概见
- gōng zuò liáng工作量
- gé zī嗝吱
- guāng huǎng huǎng光晃晃
- gāo zhòu高胄
- guān yīn jú观音菊
- gǎn rén感人
- gāo hào tóng高号铜
- gòng lù贡禄
- guān dú观读
- gǔ fū鼓跗
- gé lǚ革履
- gū tū蓇葖
- gài duó丐夺
- gù shǒu固守
- gū luán孤鸾
- guà bì挂壁
- gēng yíng更嬴
- gǎn kǎo赶考
- gòu lí遘罹
- gòu xiào诟笑
- guāng dí光觌
- guì què桂阙
- gāo dù jiǎo高度角
- gāo jì高髻
- guān shì观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