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股
拼音bā gǔ
注音ㄅㄚ ㄍㄨˇ
繁体八股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八股[ bā gǔ ]
⒈ 中国明、清科举考试用的文体。也称“制艺”、“时文”。文体有固定格式,由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手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八部分组成。内容空洞,形式死板。后用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、讲演等。
例洋八股必须废止。
英stereotyped writing; eight-legged essay;
引证解释
⒈ 明 清 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,也称制艺、制义、时艺、时文、八比文。其体源于 宋 元 的经义,而成于 明成化 以后,至 清 光绪 末年始废。文章就四书取题。开始先揭示题旨,为“破题”。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,叫“承题”。然后开始议论,称“起讲”。再后为“入手”,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。以下再分“起股”、“中股”、“后股”和“束股”四个段落,而每个段落中,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,合共八股,故称八股文。其所论内容,都要根据 宋 朱熹 《四书集注》等书“代圣人立説”,不许作者自由发挥。它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,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。参阅《明史·选举志二》, 清 阮元 《四书文话》、 梁章鉅 《制义丛话》。
引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此一条之后,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:三年一科,用《五经》、《四书》八股文。”
后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或迂腐的言论。 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五章四:“要做出适合党老爷们口胃的八股来,大家都已经感觉着头痛。”
国语辞典
八股[ bā gǔ ]
⒈ 明、清科举时所规定的文章格式。参见「八股文」条。
⒉ 讽刺言行比较刻板、不知变通。
例如:「八股的作风」、「八股的教条」。
英语an essay in eight parts, stereotyped writing
德语schablonenhafter Stil; achtgliedriger Prüfungsaufsatz (Sprachw)
法语essai littéraire en huit parties
相关词语
- bó bái襮白
- bǐ tè比特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īng jìng冰竞
- běn fǎ本法
- běi shān北山
- bīng xī冰溪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ǎi mèi百媚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ǎn yǐn阪尹
- bǎi shì摆饰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ó pó伯婆
- biàn ān徧安
- bì zhào碧照
- bù chǐ不齿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ǐ cái笔才
- bān cáo班曹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ǔ suì卜岁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ì nì嬖昵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iàn yǔ遍宇
- bái jiǎo白角
- bō nà波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