豹尾
拼音bào wěi
注音ㄅㄠˋ ㄨㄟˇ
繁体豹尾
词语解释
豹尾[ bào wěi ]
⒈ 豹的尾巴。
⒉ 古代将帅旌旗上的饰物。或悬以豹尾,或在旗上画豹文。
⒊ 天子属车上的饰物,悬于最后一车。后亦用于天子卤簿仪仗。
⒋ 借指天子属车,即豹尾车。
⒌ 旧时阴阳五行家谓旌旗之象。
⒍ 比喻乐曲、诗文坚劲有力的结尾部分。
引证解释
⒈ 豹的尾巴。
引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西王母,其状如人,豹尾虎齿而善啸。”
三国 魏 曹植 《七启》:“生抽豹尾,分裂貙肩。”
⒉ 古代将帅旌旗上的饰物。或悬以豹尾,或在旗上画豹文。
引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又闻豹尾已建,戎轩鶩驾,陛下将復劳玉躬,扰挂神思。”
《晋书·沉充传》:“率兵临发,谓其妻子曰:‘男儿不竖豹尾,终不还也。’”
唐 韩愈 《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》:“旌节有韜,豹尾神旗,櫜兜戟纛,以长 魏 师。”
《宋史·舆服志二》:“宋 凡命节度使,有司给门旗二,龙、虎各一,旌一,节一,麾枪二,豹尾二……豹尾,製以赤黄布,画豹文,并髹杠。”
⒊ 天子属车上的饰物,悬于最后一车。后亦用于天子卤簿仪仗。
引汉 蔡邕 《独断》下:“秦 灭九国,兼其车服,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也,尚书、御史乘之。最后一车悬豹尾。”
《宋书·武帝纪上》:“公亲鼓之,贼乃大奔。 超 遁还 广固。获 超 马、伪輦、玉璽、豹尾等,送于京师。”
宋 吴自牧 《梦粱录·驾诣景灵宫仪仗》:“卤簿仪仗,有高旗大扇,画戟长矛,以五色。介胄跨马之士,或小帽锦绣抹额者……或持竿上悬豹尾者,持短竿者。”
⒋ 借指天子属车,即豹尾车。参见“豹尾车”。
引唐 骆宾王 《王昭君》诗:“敛容辞豹尾,缄怨度龙鳞。”
宋 叶适 《蔡尚书挽词》:“白首参豹尾,后出夸先登。”
清 张廷璐 《恭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》:“林外琱戈随豹尾,峰头黄繖傍龙媒。”
⒌ 旧时阴阳五行家谓旌旗之象。
引《协纪辨方书·豹尾》引《乾坤宝典》:“豹尾者,亦旌旗之象,常居黄旙对衝。其所在之方,不可嫁娶、纳奴婢、进六畜及兴造,犯之者破财物,损小口。”
⒍ 比喻乐曲、诗文坚劲有力的结尾部分。
引唐 王勃 《乾元殿颂》:“歌呈豹尾,舞进鳶肩。”
相关词语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īng jìng冰竞
- bái jiǎo白角
- běn fǎ本法
- bǐ cái笔才
- bān cáo班曹
- bì zhào碧照
- bǔ suì卜岁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ó pó伯婆
- bǎi shì摆饰
- bō nà波那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ù chǐ不齿
- bǎn yǐn阪尹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ǐ tè比特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ó bái襮白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iàn yǔ遍宇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ǎi mèi百媚
- běi shān北山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ì nì嬖昵
- bīng xī冰溪
- biàn ān徧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