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理
拼音tōng lǐ
注音ㄊㄨㄥ ㄌ一ˇ
繁体通理
词语解释
通理[ tōng lǐ ]
⒈ 通晓事理。
⒉ 共通的道理。
⒊ 犹统理。
⒋ 连通的纹理。
引证解释
⒈ 通晓事理。
引《易·坤》:“君子黄中通理。”
三国 魏 曹操 《议复肉刑令》:“安得通理君子达於古今者,使平斯事乎?”
《平妖传》第五回:“你儿子忒不通理,做出恁般手脚。”
⒉ 共通的道理。
引《三国志·蜀志·秦宓传》:“又论皇帝王霸豢龙之説,甚是通理。”
《南史·徐羡之传》:“臣以为法律之外,尚弘通理,母之即刑,由子明法。”
宋 曾巩 《正长各举属官诰》:“盖上下之体相承,如此以周天下之务,此古今之通理也。”
⒊ 犹统理。
引汉 荀悦 《汉纪·成帝纪四》:“臣闻天生蒸民,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。”
宋 王禹偁 《与冯伉书》:“今有 商於 之命,而亲友间往往相唁,诚以閤下通理是郡也。”
⒋ 连通的纹理。
引唐 白居易 《云居寺孤桐》诗:“直从萌芽拔,高自毫末始。四面无附枝,中心有通理。”
国语辞典
通理[ tōng lǐ ]
⒈ 通达情理。
引《易经·坤卦·文言曰》:「君子黄中通理,正位居体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五四回》:「孔明变色曰:『子敬好不通理!』」
相关词语
- tāo tāo bù qióng滔滔不穷
- tái gé抬阁
- tǎ dūn塔墩
- tián sī sī甜丝丝
- tǔ fēng土蜂
- tì jīng惕兢
- tiě xiǎng bǎn铁响板
- tóng shān铜山
- tóng huǒ同夥
- táo zuì逃罪
- tián hú田胡
- tuō shì托事
- tào jiān套间
- tiān gòu天构
- tú nán图南
- tián chē田车
- tuì qì退弃
- tóng zhì同治
- tuí qiān颓迁
- táo yì逃佚
- tòng jí痛疾
- tǎo kǒu zǐ讨口子
- táng zhèng棠政
- tuǐ shì腿事
- tiān miào天庙
- táo jūn陶均
- tà jī踏缉
- tǐ fǎng体访
- tōng gǔ通谷
- tuó tā橐他
- tiān kāi tú huà天开图画
- tú móu bù guǐ图谋不轨
- tán cáo檀槽
- tù yǐng兔颖
- táo róng淘融
- tiān jiǔ天九
- tiān mù shān天目山
- tān xiān贪憸
- téng yǐ藤椅
- tuí jiào颓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