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辜
拼音bù gū
注音ㄅㄨˋ ㄍㄨ
繁体不辜
词语解释
不辜[ bù gū ]
⒈ 无罪。指无罪之人。不必,不一定。
引证解释
⒈ 无罪。
引《墨子·非攻上》:“至杀不辜人也,扦其衣裘、取戈剑者,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,取人马牛。”
《吕氏春秋·听言》:“诛不辜之民以求利。”
《文选·司马相如<难蜀父老>》:“父老不辜,幼孤为奴虏。”
吕延济 注:“言 巴蜀 父老无罪被杀,掠取孤幼,缚束以为奴僕。”
⒉ 指无罪之人。
引《书·大禹谟》:“与其杀不辜,寧失不经。”
孔 传:“辜,罪。”
唐 刘禹锡 《天论上》:“或贤而尊显,时以不肖参焉。或过而僇辱,时以不辜参焉。”
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三》:“奄人暴横,多潜杀不辜。”
⒊ 不必,不一定。
引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》:“‘鴂则鸣’。鴂者,百鷯也;鸣者,相命也。其不辜之时也。”
俞樾 《群经平议·大戴礼记一》:“辜,读作‘固’。 襄 二十七年《公羊传》‘女能固纳公乎’、《秦策》‘王固不能行也’, 何休、高诱 注并曰:‘固,必也。’古或以辜为之。故《汉书·律历志》注引 孟康 曰:‘辜,必也。’不辜,犹言不必。 《诗·七月》篇‘七月鸣鴂’。是鴂之鸣盛於七月。今方五月,鴂或鸣或不鸣。故曰:‘其不辜之时也’犹言其不可必之时也。”
国语辞典
不辜[ bù gū ]
⒈ 无罪的人。
引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「行一不义,杀一不辜,而得天下,皆不为也。」
《五代史平话·周史·卷下》:「昔张彦泽虐杀不辜,涛累疏以为不杀彦泽,他日必为国家患。」
相关词语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ì zhào碧照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ó bái襮白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ǐ cái笔才
- bō nà波那
- bó pó伯婆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ǎn yǐn阪尹
- bīng xī冰溪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ù chǐ不齿
- bǔ suì卜岁
- biàn yǔ遍宇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ān cáo班曹
- bǐ tè比特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īng jìng冰竞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ì nì嬖昵
- biàn ān徧安
- běi shān北山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ǎi shì摆饰
- bǎi mèi百媚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ěn fǎ本法
- bái jiǎo白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