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辞
拼音bù cí
注音ㄅㄨˋ ㄘˊ
繁体不辭
词语解释
不辞[ bù cí ]
⒈ 乐意去干,不辞让或不推辞。
例不辞劳苦。
英be willing to;
引证解释
⒈ 不辞让;不推辞。
引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惠施 不辞而应,不虑而对,徧为説万物,説而不休,多而无已。”
成玄英 疏:“不辞谢而应机,不思虑而对答。”
汉 司马相如 《喻巴蜀檄》:“是以贤人君子,肝脑涂中原,膏液润野草,而不辞也。”
魏巍 《东方》第五部第八章:“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,今天打中三个,明天击倒五个,他的记录表一直象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。”
⒉ 谓不向人告别。
引《楚辞·九歌·少司命》:“人不言兮出不辞,乘回风兮载云旗。”
王逸 注:“言神往来奄忽,入不言语,出不诀辞。”
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十五:“他不想跟她去商议,他得走;想好了主意,给她个不辞而别。”
⒊ 文词不顺,不成文。
引《公羊传·襄公五年》:“吴 何以称人? 吴 鄫 人云则不辞。”
陈立 义疏:“方欲抑 鄫 在 吴 下,若 吴 仍常例称国,则必书‘ 吴 鄫 人’,是辞不顺也。”
清 俞樾 《古书疑义举例·两字义同而衍例》:“《周易·履》六三象传‘不足以与行也。’按‘以’字衍文……学者不知‘与’字之即‘以’字,后更加‘以’字於‘与’字之上,转为不辞矣。”
郭沫若 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附录《追论及补遗》二:“故由语法而言以‘子明保’释为‘掌邦治’实甚不辞,而 罗君 所据《多方》、《洛诰》二语亦同不足据。”
国语辞典
不辞[ bù cí ]
⒈ 不推却、不躲避。
引《文选·张华·励志诗》:「山不让尘,川不辞盈;勉尔含弘,以隆德声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二六回》:「吾见兄长一面,虽万死不辞。今回许昌,便辞曹操也。」
⒉ 没有说话,没有意见。
引《文选·屈原·九歌·少司命》:「入不言兮出不辞,乘回风兮载云旗。」
《道山清话》:「酒为知县所饮,不辞。但有数银杯,知县既醉,不知下落。」
相关词语
- bì nì嬖昵
- bō nà波那
- bīng jìng冰竞
- bǎi shì摆饰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ǔ suì卜岁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ǐ cái笔才
- bì zhào碧照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iàn ān徧安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ǎn yǐn阪尹
- běi shān北山
- bǎi mèi百媚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ó bái襮白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ó pó伯婆
- bīng xī冰溪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ěn fǎ本法
- bān cáo班曹
- biàn yǔ遍宇
- bǐ tè比特
- bù chǐ不齿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ái jiǎo白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