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坛
拼音tiān tán
注音ㄊ一ㄢ ㄊㄢˊ
繁体天壇
词语解释
天坛[ tiān tán ]
⒈ 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建筑。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。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。总面积为273公顷。主要建筑祈年殿、皇穹宇、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。
英The Temple of Heaven in Beijing;
引证解释
⒈ 封建帝王祭天的高台。
引《宋书·礼志三》:“光武 建武 中,不立北郊,故后地之祇常配食天坛。”
《南齐书·礼志上》:“郊为天坛。”
⒉ 王屋山 的绝顶,相传为 黄帝 礼天处。
引唐 杜甫 《昔游》诗:“王乔 下 天坛,微月映皓鹤。”
仇兆鳌 注:“王屋山 絶顶曰 天坛。”
宋 陈师道 《谈丛》卷十八:“王屋 天坛,道书云 黄帝 礼天处也。”
⒊ 指 北京 的天坛,为 明 清 两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祷丰年之处。始建于 明 永乐 十八年(公元1420年)。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封建时代祭祀建筑。
国语辞典
天坛[ tiān tán ]
⒈ 古代帝王祭天的高台。
引《宋书·卷二一·礼志三》:「光武建武中,不立北郊,故后地之祇,常配食天坛,山川群望皆在营内,凡一千五百一十四神。」
⒉ 地名。位于北平市正阳门外大祀殿之南。为明、清两代帝王祭天之处。
相关词语
- tiān gòu天构
- tuō shì托事
- tuí qiān颓迁
- tiān kāi tú huà天开图画
- táo róng淘融
- tào jiān套间
- tián sī sī甜丝丝
- tóng shān铜山
- tóng huǒ同夥
- táo jūn陶均
- tú nán图南
- tiān miào天庙
- tiān jiǔ天九
- tuó tā橐他
- tiān mù shān天目山
- tōng gǔ通谷
- tái gé抬阁
- tán cáo檀槽
- tuǐ shì腿事
- tì jīng惕兢
- tǎo kǒu zǐ讨口子
- táo yì逃佚
- tāo tāo bù qióng滔滔不穷
- tù yǐng兔颖
- tà jī踏缉
- tòng jí痛疾
- táo zuì逃罪
- tián hú田胡
- tuì qì退弃
- tǎ dūn塔墩
- tián chē田车
- tóng zhì同治
- tú móu bù guǐ图谋不轨
- tǔ fēng土蜂
- táng zhèng棠政
- tān xiān贪憸
- tuí jiào颓教
- téng yǐ藤椅
- tiě xiǎng bǎn铁响板
- tǐ fǎng体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