拓本
拼音tà běn
注音ㄊㄚˋ ㄅㄣˇ
繁体拓本
词语解释
拓本[ tà běn ]
⒈ 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,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、图形来的印刷品。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;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。用朱色打拓的叫“朱拓”(拓片装订成的本子)
英book of rubbings;
引证解释
⒈ 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,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、图形来的印刷品。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;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。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。传世拓本以 敦煌 石室所出之 唐 初拓《温泉铭》及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》为最早。都有影印本。
引宋 曹士冕 《法帖谱系·杂说上·临江戏鱼堂帖》:“元祐 间, 刘次庄 以家藏《淳化阁帖》十卷摹刻堂上,除去卷尾篆题,而增释文。故家所藏往年拓本,犹有典刑,近所拓者,字多刓缺,亦有补换新刻者矣。”
清 龚自珍 《跋<张司直从申元靖先生碑>》:“今日石亡,更为拓本增价矣。”
马南邨 《燕山夜话·米氏三园》:“好几位同志看了《宛平大小米》以后,颇感兴趣。有的很热心查访 米氏 故居和各种遗迹,有的还寄来了有关的文物拓本。”
⒉ 指打拓文字或图形。
引宋 王安石 《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》:“君曾西迁为拓本,濡麝割蜜亲劘揩。”
宋 楼钥 《跋汪季路所藏<修禊序>》:“焚膏继短晷,拓本手不停。”
国语辞典
拓本[ tà běn ]
⒈ 指从石碑上拓印下来的纸本。拓印时先将纸张浸湿,敷在碑刻或金石文物上,用毛刷刷平,此时凹刻的字迹、图案处便会凹下去。等纸晾干后,再以毛包拍打碑面上墨,平坦的地方乌黑一片,有字迹的地方则是空白。墨干后将纸揭起,整平,即完成摹印的工作。如曹全碑拓本、玄秘塔碑拓本。
英语rubbing of inscription
德语(gebundene) Sammlung mit Steinabrieben
法语estampage (empreinte sur papier d'une inscription lapidaire)
相关词语
- tǔ fēng土蜂
- tiān jiǔ天九
- tiān miào天庙
- tǐ fǎng体访
- tián chē田车
- tán cáo檀槽
- tái gé抬阁
- táo zuì逃罪
- tòng jí痛疾
- táo yì逃佚
- tān xiān贪憸
- tōng gǔ通谷
- tì jīng惕兢
- tuō shì托事
- tuí jiào颓教
- táo jūn陶均
- tuó tā橐他
- tiān gòu天构
- tóng shān铜山
- tiě xiǎng bǎn铁响板
- téng yǐ藤椅
- táo róng淘融
- tuǐ shì腿事
- tù yǐng兔颖
- tuì qì退弃
- tú nán图南
- tiān mù shān天目山
- táng zhèng棠政
- tuí qiān颓迁
- tián sī sī甜丝丝
- tào jiān套间
- tà jī踏缉
- tāo tāo bù qióng滔滔不穷
- tǎ dūn塔墩
- tóng huǒ同夥
- tián hú田胡
- tiān kāi tú huà天开图画
- tóng zhì同治
- tú móu bù guǐ图谋不轨
- tǎo kǒu zǐ讨口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