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魈
拼音shān xiāo
注音ㄕㄢ ㄒ一ㄠ
繁体山魈
词性名词
词语解释
山魈[ shān xiāo ]
⒈ 猕猴的一种。面部皮肤蓝色,鼻子红色,吻部有血须,尾极短,多群居,产于非洲西部。
英mandrill;
⒉ 传说中山里的怪物。
英monster;
引证解释
⒈ 动物名。猴属。狒狒之类。体长约三尺,头大面长,眼小而凹,鼻深红色,两颊蓝紫有皱纹,腹部灰白色,臀部有一大块红色脾胝,尾极短而向上,有尖利长牙,性凶猛,状极丑恶。古代传说以为山怪,又称“山萧”、“山臊”、“山繅”等,记述状貌不一。
引唐 戴孚 《广异记·斑子》:“山魈者, 岭 南所在有之,独足反踵,手足三歧。其牝者好施脂粉。於大树中做窠。”
唐 白居易 《送人贬信州判官》诗:“溪畔毒沙藏水弩,城头枯树下山魈。”
宋 陆游 《得所亲广州书》诗:“人稀野店山魈语,路僻蛮村荔子繁。”
章炳麟 《噀伧文》:“毋作山魈,鼠窃狗偷。”
《人民文学》1978年第7期:“这一下,老人们全都撞着了山魈一样,走都走不迭。”
国语辞典
山魈[ shān xiāo ]
⒈ 动物名。哺乳纲灵长目。体长三尺余,被长毛,尾短而向上,性猛力强,产于非洲西 岸,以野鼠、小鸟等为食。
⒉ 传说中山间的鬼怪。
法语Mandrillus sphinx
相关词语
- sì yuán四垣
- shī cè失策
- shì wěi世伪
- sī xì私系
- shī miù失谬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ū máng输芒
- shù jí束棘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ū miǎo殊邈
- shēng qì升气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í shú识熟
- sǎ xiù洒绣
- shì yǒu势友
- shēng cái生材
- sūn sūn孙孙
- suì wēi遂威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í xián时贤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ēn tǎo申讨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ōu shā收煞
- shì wǔ士伍
- sī huà司化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ū huǎn舒缓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