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黏
拼音shī nián
注音ㄕ ㄋ一ㄢˊ
繁体失黏
词语解释
失黏[ shī nián ]
⒈ 亦作“失粘”。
⒉ 谓骈俪文字平仄不调。
⒊ 凡律诗前一联的“对句”与下一联“出句”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,称作“粘”,违者称作“失粘”。
⒋ 泛指诗句平仄失调。亦称“失严”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失粘”。
⒉ 谓骈俪文字平仄不调。
引宋 陈鹄 《耆旧续闻》卷四:“四声分韵,始於 沉约。至 唐 以来,乃以声律取士,则今之律赋是也。凡表、啟之类,近代声律尤严,或乖平仄,则谓之失黏。”
俞樾 《茶香室续钞·经史释音有首释末释之别》引 清 王士祯 《居易录》:“徐凤 少监代嗣王谢赐玉带表,用《礼记》孚、尹二字,以尹为平声,乃用第二音,有司谓其失粘。”
⒊ 凡律诗前一联的“对句”与下一联“出句”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,称作“粘”,违者称作“失粘”。
引明 徐师曾 《文体明辨序说·拗体》:“按律诗平顺稳帖者,每句皆以第二字为主,如首句第二字用平声,则二句、三句当用仄声,四句、五句当用平声,六句、七句当用仄声,八句当用平声;用仄反是。若一失粘,皆为拗体。”
⒋ 泛指诗句平仄失调。亦称“失严”。 杜甫 《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》诗 清 仇兆鳌 注:“刘逴 曰:‘律诗自有定体,不可失粘……’ 刘氏 作失粘,谓上下二句平仄不相粘合。
引陶开虞 作失严,谓声谓平仄失其谨严也。”
国语辞典
失黏[ shī nián ]
⒈ 近体诗之平仄律,二句与三句、四句与五句、六句与七句大抵相同,称为「黏」。不遵守这种格律者,称为「失黏」。
相关词语
- sì yuán四垣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ì wěi世伪
- suì wēi遂威
- sǒng jiàn竦健
- sī xì私系
- shù jí束棘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ì yǒu势友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ǎ xiù洒绣
- sī huà司化
- shí shú识熟
- shī miù失谬
- shū huǎn舒缓
- shōu shā收煞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ū miǎo殊邈
- shī cè失策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ēng cái生材
- sūn sūn孙孙
- shū máng输芒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ēng qì升气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ì wǔ士伍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ēn tǎo申讨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í xián时贤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