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共和[ gòng hé ]
⒈ 也称共和制。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。与“君主制”相对。
英republicanism;
引证解释
⒈ 西周 从 厉王 失政,至 宣王 执政,中间十四年,号 共和。共和 元年,即公元前841年,是 中国 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。 共和 的由来,有两说:(1)因 厉王 出奔后 召公、周公 二相共同执政。
引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召公、周公 二相行政,号曰‘共和’。”
张守节 正义引 韦昭 曰:“彘 之乱,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,号曰 共和 也。”
宋 欧阳修 《明正统论》:“昔 周厉王 之乱,天下无君, 周公、邵公 共行其政十四年,而后 宣王 立,是 周 之统尝絶十四年而復续。然为 周 史者,纪 周、召 之年谓之 共和,而 太史公 亦列之于《年表》。”
(2)因由 共伯和 代理政事。 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“共伯和” 唐 颜师古 注:“共,国名也; 伯,爵也; 和,共伯 之名也。共,音恭。而《迁史》以为 周召 二公行政,号曰 共和,无所据也。”
宋 王应麟 《诗地理考·共和》:“古史, 共伯和 者, 厉王 时之贤诸侯也,诸侯皆往宗焉,因以名其年,谓之 共和,凡十四年。按《汲冢纪年》, 共伯和 干王位,故曰 共和。”
⒉ 指共和制。
引章炳麟 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虽然,在 李自成 之世,则賑飢、济困为不可已;在今之世,则合众、共和为不可已。”
郭孝成 《民国各团体之组织》第四节:“待到共和局定,聊慰 秋瑾 幽魂。”
瞿秋白 《鞘声》五:“他说,‘ 中国 若行共和必内争大乱’,不知道,十二年来并没有行过丝毫共和,何以乱到如此?”
国语辞典
共和[ gòng hé ]
⒈ 周厉王出奔后,周、召二公摄政,号称「共和」。见《史记·卷四·周本纪》。一说为共伯和摄行天子事。
⒉ 国家主权在全体人民,不立君主的国体,称为「共和」。
反专制
英语republic, republicanism
德语Republik (S), republikanisch (Adj)
法语république
相关词语
- guān yīn jú观音菊
- guān dú观读
- gǎn kǎo赶考
- gǔn léi滚雷
- gōng zuò liáng工作量
- gāo dù jiǎo高度角
- guì què桂阙
- guǐ tè诡特
- gū luán孤鸾
- gé yǎn格眼
- gù shǒu固守
- gāo jì高髻
- gé lǚ革履
- guǐ gōng shí鬼功石
- gǎn rén感人
- gòu xiào诟笑
- gān xīn zhī fèi甘馨之费
- gū tū蓇葖
- gòu lí遘罹
- guān rén官人
- gé zī嗝吱
- guà bì挂壁
- guā yǎn刮眼
- gǒng shǒu chuí cháng拱手垂裳
- guāng huǎng huǎng光晃晃
- gài duó丐夺
- gū yǔ孤屿
- gēng yíng更嬴
- guǎng tián hóng yì广田弘毅
- guǎng pǔ广谱
- guàn shí贯石
- gào cí告辞
- guāng dí光觌
- gài jiàn概见
- gòng lù贡禄
- gāo zhòu高胄
- gǔ fū鼓跗
- guān shì观事
- guī nì规匿
- gāo hào tóng高号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