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苏
拼音sū sū
注音ㄙㄨ ㄙㄨ
繁体蘇蘇
组合拟声词,AA式
词语解释
苏苏[ sū sū ]
⒈ 苏醒;复活。
引证解释
⒈ 苏醒;复活。
引明 陆采 《怀香记·母女伤怀》:“孩儿苏甦,不必性急。”
鲁迅 《集外集·<奔流>编校后记》:“照此推论起来,技术的生命,长于内容,‘为艺术的艺术’,于此得到苏甦的消息。”
1. 畏惧不安貌。 《易·震》:“六三,震苏苏,震行无眚。”
孔颖达 疏:“苏苏,畏惧不安之貌。”
或谓躁动貌。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王肃 曰:“躁动貌。”
⒉ 犹簌簌。形容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。
引明 高攀龙 《缪仲淳六十序》:“儿忽得异疾殆矣。一日夜半,余夫妇泪苏苏相语曰:‘是儿非 仲淳 不活。’”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七:“程宰 此时神志俱丧,説不出一句话,只好唯唯应承,苏苏落泪而已。”
⒊ 方言。因激动而引起的发麻感觉。
引杨朔 《平常的人》:“我浑身的血苏苏的。”
杨朔 《三千里江山》第十四段:“姚志兰 一听,浑身的血苏苏的,兴奋的要命。”
⒋ 象声词。
引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穿花小步,闻树头苏苏有声。”
清 平云 《孤儿记》第四章:“继而草声苏苏,诸嚮竞起,惊心怵目,终夜不歇。”
茅盾 《子夜》十八:“同时听得那小船擦着岸边的野草苏苏地响。”
国语辞典
苏苏[ sū sū ]
⒈ 畏惧不安的样子。
引《易经·震卦·象曰》:「震苏苏,位不当也。」
相关词语
- shì wěi世伪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ān méi山眉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ūn sūn孙孙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í xián时贤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ì yuán四垣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ōu shā收煞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í shú识熟
- shū máng输芒
- shù jí束棘
- sī huà司化
- sǎ xiù洒绣
- shì yǒu势友
- shī miù失谬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ì wǔ士伍
- shī cè失策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uì wēi遂威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ī xì私系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ēn tǎo申讨
- sǒng jiàn竦健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ū huǎn舒缓
- shēng qì升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