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夷
拼音míng yí
注音ㄇ一ㄥˊ 一ˊ
繁体明夷
词语解释
明夷[ míng yí ]
⒈ 六十四卦之一。即离下坤上。《易·明夷》:“明夷,利艰贞。”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:“夷,伤也,日出地上,其明乃光,至其入地,明则伤矣,故谓之明夷。”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,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。
⒉ 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。
⒊ 鸣鴺。叫着的鹈鹕。明,通“鸣”。《易·明夷》:“明夷于飞,垂其翼。”李镜池通义:“明夷,借为鸣鴺。”一说,即鸣雉。见高亨《周易大传今注》卷三。
⒋ 指太阳下山。
⒌ 鸣弓。谓拉弓发射。
⒍ 大弓。
⒎ 东方之国,日出处。
引证解释
⒈ 六十四卦之一。即离下坤上。
引《易·明夷》:“明夷,利艰贞。”
孙星衍 集解引 郑玄 曰:“夷,伤也,日出地上,其明乃光,至其入地,明则伤矣,故谓之明夷。”
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,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。 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上》:“京房 《易传》曰:‘贤者居明夷之世,知时而伤,或众在位,厥妖鸡生角。’”
《宋书·孝义传·龚颖》:“臣闻运缠明夷,则艰贞之节显;时属栋挠,则独立之操彰。”
唐 李白 《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》序:“仲尼 旅人, 文王 明夷,苟非其时,圣贤低眉。”
清 魏源 《定军山武侯祠》诗:“明夷自正志,艰贞蒙大难。”
⒉ 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。
引梁启超 《新中国未来记》第三回:“我自伤心人不见,访明夷,别有英雄泪。”
⒊ 鸣鴺。叫着的鹈鹕。明,通“鸣”。一说,即鸣雉。见 高亨 《周易大传今注》卷三。
引《易·明夷》:“明夷于飞,垂其翼。”
李镜池 通义:“明夷,借为鸣鴺。”
⒋ 指太阳下山。
引《易·明夷》:“明夷,夷于左股,用拯马壮。”
李镜池 通义:“明,指太阳。夷,灭。”
南朝 宋 朱昭之 《难顾道士<夷夏论>》:“初若登天,光被俗表,末如入渊,明夷辉沦。”
⒌ 鸣弓。谓拉弓发射。
引《易·明夷》:“明夷于南狩,得其大首。”
李镜池 通义:“明夷,鸣弓。”
⒍ 大弓。
引《易·明夷》:“入于左腹,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。”
李镜池 通义:“明夷,大弓。”
⒎ 东方之国,日出处。参阅 李镜池 《周易通义》。
引《易·明夷》:“箕子 之 明夷。利贞。”
国语辞典
明夷[ míng yí ]
⒈ 《易经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,离(☲)下坤(☷)上。象征贤者不得志,忧谗畏讥。
引《易经·明夷卦·彖曰》:「明入地中,明夷,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,文王以之;利艰贞,晦其明也。」
相关词语
- mào jiè懋戒
- miàn shú面熟
- mì xiàng秘象
- mén chā guān门插关
- mò sì zǐ suān没食子酸
- mǎ chǎng马厂
- mǎo jìn er铆劲儿
- měi xiáng美祥
- míng zuò冥坐
- mò fan磨烦
- mò huì默会
- mèn luàn闷乱
- mǐn zhì敏智
- mì jìng谧静
- méi huā shí梅花石
- mí àn迷暗
- mà chā杩叉
- miǎn yù勉喻
- mǎ hǎi máo马海毛
- míng kè铭刻
- mì cì密赐
- mài běn卖畚
- méi táo shèng没淘剩
- mò jiǎn末简
- mín jiā民家
- míng xiū zhàn dào,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
- mí hào糜耗
- mǎ kǎi马铠
- mù lèi慕类
- míng yuē名约
- méi tóu bù zhǎn眉头不展
- mí xī迷奚
- mái liàn埋殓
- mìng bó命薄
- mǎn bù满布
- mí hún jú迷魂局
- mù gàn niǎo qī木干鸟栖
- mó xiāo摹肖
- mài kē卖科
- mù qún牧羣